连续三年稳居年级TOP1,在多个权威国际竞赛中斩获金奖,A-Level成绩单上写满了A*;同时以剑桥大学入学考试Section2满分的成绩成为单科状元,相当于全球前5%水平;被世界排名TOP3剑桥大学竞争最激烈的专业之一工程专业录取……一系列耀眼的标签之下,真实的张一堃是怎样的?他有怎样的过人之处?他又是如何在全球佼佼者中脱颖而出的?
打开回忆的闸门,以笔描摹在爱迪六年时光之下,老师和同学记忆里留存下来的与张一堃相处的故事与细节,还原这个外表内敛的男孩本身的鲜活与真实。从这篇文章,我们将穿过光环和迷雾,一窥这个学霸男孩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力量。
01
被最高学府录取的背后
是周全准备后的成竹在胸
张一堃身上有一种超出年龄的谦逊低调:他很少对自己的事情夸夸其谈,也很少跟别人说自己会达成什么成就,甚至每次考试结束,被问及本场考得如何时,他的答案都是“还可以”。但是让与他朝夕相处三年的老师们听到耳中,这简单的言语也就约等于肯定答案。
果然,成绩出来,又是第一。自张一堃从国际初中升入英国高中起,他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年级TOP1了。
张一堃是整个年级里人所共知的学术大神。有许多老师经常邀请他给学生们讲课,也有许多同学来找他讲解习题。有一天临近数学课下课,老师征求同学们对剩下几分钟如何安排的建议时,同学们一致表示想要张一堃讲一下物理,因为临近物理考试,多聆听一些来自学霸的经验和知识分享,没准他们就能多考一分。
他的“能量”就是如此强大。他有着极强的学习能力,一以贯之的理性思维以及全神贯注的专注力。他很会学习,构建逻辑,深度思考,但他不刻板,他也在不断地思考并总结如何把物理知识换种方式呈现出来,让晦涩抽象的概念定律变得通俗易懂。“比如,把电流看作水流,水流动需要有水位差,而要想形成电流也需要有电位差,也就是电压。”已经当过多次“小老师”的张一堃,如今讲起课来游刃有余。
不过,如果你认为张一堃被剑桥大学录取的成就仅源自其天赋,或许你还不够了解他。
袁老师是张一堃所在班级的专职班主任,从高一开始,已经陪伴了一班三年之久。他说他很少在张一堃身上看到过紧张或慌张或急躁,他见到的始终是一个沉稳淡定的张一堃。不过,跟他开玩笑或是聊到他感兴趣的兴趣爱好时,袁老师还是会看到他的激动,“这大概因为他总是把努力放在平时,有条不紊地做好了周全准备,才能遇事沉稳,处事淡定。”
他从不拖延。下定决心DIY申请大学后,他会在十一年级暑假就开始着手进行大学申请的文书撰写,成为班里完成文书初稿最早的人之一。他会制定条理有序的时间规划。在申请之前,他利用课余时间把剑桥大学官网上十几年的试题都做了一遍并总结归纳错题和知识点。而后,我们得知张一堃的剑桥笔试Section2取得了满分9分的优异成绩,相当于全球前5%水平。他也有极强的自律习惯。他也会玩游戏,“但是到了该学习的时间,就会立刻转换状态,绝不贪恋。”
“天赋有可能是成功的一部分,但大多数,是努力和时间的平衡,还有自律的生活方式。”张一堃的老师们将这个优秀的男孩专注奔赴目标所付诸的巨大努力看在眼里,三年的朝夕相处也让彼此有了更多默契和了解,他们帮张一堃将申请之路尽力铺平:升学指导老师孙老师协助他理清文书思路并“数易其稿”;从高一就带班、最了解他的班主任袁老师帮他汇总高中三年的获奖履历;数理化老师在学术提升、专业选择、笔试、面试各方向给予巨大的帮助……
被剑桥大学录取,张一堃自己也没有想到,他没有给自己设定具体的目标。但是在周围所有人眼中,如今的喜讯是这个沉稳且自律的男孩周全准备后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
02
自由、专注的探索中,
他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热爱
张一堃每一步走得都很稳、很实,老师们也会有意识地引导他找到自己的节奏和进度,稳步向前走。在扎实掌握基础课程知识的同时,他也有了充足的空间去探索自己想要深入的领域。
张一堃极爱钢笔写字。如果没有亲眼看到他写字,你很难想象这个男孩在自学的情况下能把字练得那么漂亮。那支被把握的锃亮的钢笔、散发着沉香的墨水和一沓沓字帖,构成了张一堃在听讲之外的乐趣所在。他喜欢笔尖在纸上划过的顺滑又粗粝的感觉,写字是向内寻找自我的过程,能让他最快静下来。而这也塑造了他心性沉稳的一面。
写钢笔字的同时,张一堃喜欢上了收藏钢笔,通过自己的爱好他还延伸了一款创意发明——一支可以通过电子屏看到墨水剩余量的电子钢笔,并参加了一项国际科学赛事“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在众多青年理科精英们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
他将物理课上学到的霍尔效应应用其中,在钢笔油墨里上放一块微小磁铁,通过检测漂浮的高度从而检查剩余的油墨量。从设计、构建、测试到分享最终的项目成果,张一堃独自完成并广受众多大学教授、顶尖科学家和评委的赞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现实世界中,将一个一闪而过的灵感瞬间化为具体,他极具天赋。”
伦敦国际青年科学论坛(London International Youth Science Forum)创办于1959年,是已故欧洲发明奖获得者菲利浦·格林创办。其宗旨是为各国16周岁及以上青年提供一个了解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分享最新科学观点和探索科技应用的平台,促进青年精英之间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专注和钻研,是张一堃对学弟学妹们的分享对话里常常提起的词语。他喜欢亲手制作一些小型的木制产品小木件,从设计图案、研究构造原理、亲手打磨、做出成品这一完整的过程让他着迷,有时候他会沉浸到一种只有眼前这个小木件的状态里——一旦进入这种状态,在长达两三小时的时间里,别人叫他好几声甚至都听不见。
“在我心里,动手与创造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把所有感官全都调用在这一载体上,人会变得沉静。这让我期待未来的专业学习,相信技术真的能改变世界。”他在亲手制造、不断深入的探索中体会创造创新之美,他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下以及自由专注的探索中,找到了自己对工程专业的节奏和热爱。
刨除这些学霸的天赋标签外,张一堃也只是个爱撸猫吸猫的普通男孩。大学申请承受压力时,这些软乎乎的小东西就是他最暖心的慰藉。他开玩笑地说,如果有机会,自己希望变成一只猫,吃饱就睡,睡醒就吃。
03
从“一个人”到“一家人”
我永远怀念这如同“家”的氛围
和以往人们对学霸的一些“刻板印象”不同,张一堃在人际交往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有着独具一格的魅力。深入了解之后才发现,在他高冷内敛的外表之下,是一颗体贴暖心到极点的细腻心灵。
在众多同学眼中,张一堃值得这个特别的称呼——“堃哥”。做不出题找堃哥,课堂没听懂找堃哥,心情不好还找堃哥,一起玩游戏上分那也必要找堃哥。而张一堃也十分乐意帮助他们解答疑惑,疏解情绪,缓解压力,提供一些学习和生活的建议以及情感上的支持。他还会在同学生日时送上一本亲手题字表示祝福的书。
在老师眼中,张一堃是极为优秀的得意门生,也是体贴细腻的暖心男孩。有一次课堂之上,老师因为生病嗓子哑了,硬撑着身体不适来上课,张一堃第一时间察觉了这种异样,建议道:“老师您回去休息下吧,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可以来问我。”许多老师都不禁感叹,有这样的学生,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幸福的事。
“他看起来高冷,但是他总能给人安全、信赖的力量。他言简意赅,但总是用实际行动体贴支持着他人。他可能不会轻易许诺,但只要承诺过的事,就一定会尽力做到。”北京爱迪学校英国高中部副校长邹菁言语之中不吝自己的赞美和肯定,“因为他明白,一并交付的除了承诺,还有承诺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而这种力量也影响了班级的氛围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朝夕相处了三年的老师同学形成了宛如家一般的环境,为每个人带来了温暖和热情。他们互相帮助、彼此支持。学生们分享生活和学习的困扰,遇到困难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老师们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关系,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成长指引。最重要的,是这种如同“家”的归属感,让身处其中的每个人得以获得慰藉和能量,这种如同“家”的氛围,已然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着这群青少年成长起来。
对张一堃来说,即使时隔多年以后,他还是会记得,这帮彼此支持的同学,这些默契陪伴的老师,这充满积极、传递善意的大家庭。
深夜,在宿舍和老师谈心;傍晚,和同学一起吃过晚饭漫步操场;放假,和队友一起在游戏里并肩作战,每一个夜晚,在宿舍和室友一起讨论难题……
收到剑桥录取邮件的那个晚上,他耐心且细致地给从初中到高中教过他的每一位老师都发了一条感谢信息,“我被剑桥录取了,谢谢老师的教导。”而每个老师都为这个即将迈向辉煌未来的大男孩致以最真挚的祝福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