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ER VOICE | 张睿琳:数字作骨,艺术为魂,“技”“艺”融合创造无限可能
2024.04.26

        “机械的白鸽从空中飞过,要如何点睛它才堪称鲜活”,当艺术的天马行空与科技的理性严谨相遇,一个是无限可能的生命力,一个是看似冰冷的“钢筋铁骨”,会迸发出怎样的火花?又将如何改变世界?爱迪艺术高中这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女自有她独特的见解与感悟。在她腼腆可爱的笑容之下,是从幼时起便在艺术之路上孜孜不倦的求索,是方向确定后任凭风雨磐石无转移的坚韧,是对生活对世界对万物的敏锐感知与洞察,是愿以萤火微光照亮困境中生命的柔软与善良,是追寻自由冲破束缚在艺术中徜徉的渴望,是师长交口称赞的天赋与主动求知的自驱力,是拥抱新事物以艺术为科技赋魂的无限创意,亦是面对重重挑战关关难过关关过的勇气…一路走来,这个小学起就来到爱迪学习生活的女孩也终于迎来了她人生中阶段性的成果,收获了QS世界大学排名艺术&设计Top2的英国顶尖艺术类名校——伦敦艺术大学交互设计专业录取,美国加州艺术中心设计学院(ACCD)交互设计专业录取,以及帕森斯设计学院、芝加哥设计学院、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普瑞特艺术学院、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世界知名艺术院校offer。从懵懂孩童到才华横溢的亭亭少女,坚持艺术之路的张睿琳有过怎样的经历?让我们从这篇人物专访中一窥她的成长故事。

缘起,成长,收获

天赋与努力让热爱生长出血肉

        “我的幼儿园是偏艺术方向的,会接触画画、钢琴、声乐、芭蕾等艺术相关的课程,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启蒙。”张睿琳回忆道,从幼年时期开始,艺术便在她的生活中扎根,为她未来的人生方向埋下伏笔。然而,成长之路并不总是一帆风顺。在公立小学就读期间,她的成绩始终停滞不前。“可能是因为不太适合公立学校的教育模式。”她坦言。六年级转学至爱迪学校后,她的成绩出现了显著的提升。

        爱迪小学和初中的课程十分多元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自由组合。因为对艺术的偏爱,她选择了继续深入学习美术与音乐,让兴趣的种子得以在沃土中生根发芽,她也开始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于她而言,艺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是解读世界的独特视角。因此,在升学的十字路口,她毫不犹豫地将第一志愿定格在爱迪艺术高中,那是她无限梦想的起航点。

        “对于选择艺术这条路,我从未有过挣扎犹豫。”张睿琳坚定地表示。“与文科和理科相比,我觉得艺术更能给予我自由与创造的空间,我希望将爱好转化为专业。”虽有些许遗憾,但家人始终坚定地支持她的选择,因为他们深知她对艺术的热情从未减退。进入艺高后周围都是新面孔,她也开始了在全新环境下的社交征程。尽管初时有些许陌生,但是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让大家很快便成了志同道合的“战友”。起初张睿琳本想学习平面设计,但是随着行业和新技术的发展,交互设计这个新兴领域逐渐崛起。在导师的推荐和引导下,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选择,最终确定学习交互设计。

        爱迪艺高的课程设置别具特色,同时提供英国BTEC艺术课程体系与美高的AP课程,对张睿琳而言,艺理兼修的多学科学习模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时光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她顺利完成3门艺术类AP课程,还同时进修了BTEC Level4的课程,所学课业均表现出色,保持了连续三年GPA满分的斐然成绩。在爱迪,她不是被灌输知识,而是被引导着去探索、去学习、去成长,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她逐渐克服重重困难与挑战。这样的教育理念与多元化的课程设置,为她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她能够勇敢踏上未知的征程。

数字作骨,艺术为魂

从创作中探寻自我与意义

        交互设计涵盖众多领域,如游戏、产品、技术交互以及人机交互等,新兴技术是艺术创意呈现的基石,而艺术也为科技赋予了生命与温度,“技”“艺”融合,相辅相成。“交互设计需要学习专业性比较强的知识,例如编程,做装置时需要用到Touch Designer,Blender,还有Java和C+语言。做作品集时也需要去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临时去自主学习各种新的技能。这个过程很有挑战性,但也让我受益匪浅。”学习AP编程极大地助力了张睿琳最终作品集的制作与呈现。

        爱迪艺高的作品集课是张睿琳最喜欢的课程,从零开始搭建作品集需要付出大量的努力和汗水:从提取灵感到收集资料,从初具雏形到打磨完善,于她而言这不仅是一次创作的历练,更是一次探索艺术的深入之旅。“每当灵感迸发时,我总会第一时间找老师商量。”她说道:“实践的部分我会自己动手,并根据老师的建议进行完善,让作品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我做了一个产品、一个游戏和两个装置,涉及到医疗、情绪和人工智能的融合,还有一些热门社会议题,比如空气污染。”这册备受世界顶尖名校青睐的作品集是她创作心血的结晶,更是她对社会问题深入探索和独特见解的呈现。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AI与人类音乐交互的装置。“人造的天分是否算慧根,克隆的肉身是否有灵魂”?AI技术的发展是当下社会最热门的议题之一,张睿琳希望在未来AI可以跟人类有更多交流的方式,所以她设计了一个能够听到歌曲就产生自己情绪的AI人物。过程中实体装置的制作、AI人物动画的建模以及最终实现情绪反馈的编程,都是她之前从未尝试过的,为此她专门学习了Blender建模和动画渲染,自己设计了实体装置并找工厂使用亚克力进行定制,最初的动画效果未达预期,她当即决定手绘逐帧动画…

        在这个作品中,AI与音乐的交互不仅仅是简单的技术应用,而是一种情感的共鸣和创意的融合。通过AI感知和识别音乐中的情绪,它们能够建立起一种与人类情感共振的联系,使音乐不再是单向的表达,而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创作灵感源自于一次艺术展览中受到的启发,将情绪可视化与治愈的主题相结合。这种创新的方式使得作品更具前瞻性和吸引力,探讨AI与人类关系的更深层次,引发人们对于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的思考。作品集中另一个极具社会意义的作品是有关空气污染主题的桌游,她和同学合作完成这个项目,通过游戏娱乐的形式让大家了解家具对室内室外空气污染的影响,引起人们对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的关注。

        艺术创作是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载体,亦是折射历史文化撬动社会变革的力量。在确定作品集主题时,她也曾在心中反复叩问:我希望通过艺术表达什么?实现什么?对生活对社会的敏锐感知与洞察让她很快便有了答案:透过艺术的笔触,唤起大家对人工智能、环境污染、医疗辅助等多重社会议题的关注,并探寻其中的深层原因与解决之道。

于生活中汲取灵感

于感悟中坚定前路

        在张睿琳的世界里,艺术是一片自由广阔的领域,她如同一位舞者,轻盈地穿梭其中,收获独特的体验和深邃的思考。在十年级便开始教导她的吴子仪老师眼中,张睿琳是一个天赋与努力兼备的学生。“在教学中我倾向于授人以渔的方式,在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张睿琳很少会直接索取答案,而更喜欢自主钻研,这样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很适合交互设计这类新兴的交叉学科。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她也慢慢摸索出了独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我是一心二用的类型,在创作时习惯播放一些背景音,尤其是话题丰富的杂谈类直播。”张睿琳分享道。创作类直播蕴含着主播的深刻思考,她常常能够从不同观点中获得启发,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她总是随身携带着笔记本,随时记录有价值的信息和灵光一现的想法,这种学习方式对她而言颇具高效性。

        音乐是她作品集的灵感来源之一,她对钢琴的喜爱和坚持也从幼年持续至今。尽管曾因学业繁忙而中断学习,但她仍会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弹钢琴能够让她找到情绪的出口,并从悠扬婉转的乐曲中汲取灵感。

        课业之外,她也积极参与国际竞赛,还加入了爱迪的艺术社团——微设计工作室,与同样热爱艺术的小伙伴们一起创作艺术品,并在校内举办“集市”进行义卖,所得收入用于帮助贫困儿童。

        谈及未来的规划时,张睿琳表示决定去加州ACCD继续深造,相比于学校的知名度而言,她更看重ACCD在交互设计方向的专业性,尤其在面试中与未来的教授交流之后,她对未来创作的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加州相对慢节奏的生活和临近大海的地理位置也更加吸引她。“我是水瓶座,不喜欢条条框框的拘束,自由的环境让我更能迸发灵感。”前路漫漫亦灿灿,让我们祝愿这个向往自由的女孩泼墨心随意,执笔绘春秋,在艺术的世界开辟独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回忆起准备申请的那段时光,张睿琳有些感慨。爱迪的升学指导老师早早便开始为她规划,让她对世界知名类艺术院校有清晰的了解,并根据学校要求针对性进行背景提升,但各个学校纷杂繁复的文书要求依然让她倍感压力。值得庆幸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们始终陪伴在身边,给予她支持和鼓励,不厌其烦地帮助她一遍遍修改文书,最终助力她进入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