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升学
连续15年一站式高端教育
全国招生
×
Book a Visit
学生姓名:
家长称呼:
就读年级:
请选择就读年级
幼儿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十年级
十一年级
联系方式:
About Aidi
Principal’s Message
Mission & Vision
Academic Achievements
360°Holistic Educ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idi Publications
Aidi Visual Media
Join Us
Contact Us
Academic Divisions
Kindergarten
Primary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Se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courses
Campus Life
Campus Facilities
Student Clubs
Admissions
News
TLI Center
搜索
CN
Book a Visit
4008004033
Online
FAQ
Book a Visit
OFFER VOICE | 刘非相:以AI观万象,牛津少年工程师的逐光之旅
2025.04.10
牛津的录取通知书如约而至,从“探索者”到“领跑者”,刘非相这一路走来的成长和蜕变,是爱迪全人教育最生动的注脚。澳洲高考状元ATAR99.8(全球排名前0.2%)、牛津PAT入学测试95(全球排名前五)、英国物理奥赛全球超级金奖、加拿大物理奥赛中国区第一、美国计算机科学联赛中国区个人第一&团队金奖、爱迪学生会副主席、揽获众多世界顶尖名校录取。除牛津外,同时获得英国G5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优秀国际生奖学金)、澳洲八大等多枚名校offer。这一个个耀眼的标签是他的来时路,而真正属于他的人生“论文”,才刚刚写下序章。
初二时,他从公立学校转至爱迪,逃离了“成绩至上”的压力漩涡。爱迪澳高WACE课程注重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让他的理科天赋有了扎根的土壤;50%平时成绩+50%ATAR高考的评价体系,让他无需为“一考定终身”焦虑;升学与澳洲本土学生享受同等待遇,不再“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学术结合实践的特色PBL课程与通识课培养了他的批判性思维与知识迁移能力……高度适配的国际课程与爱迪自由包容的氛围让他在高中三年稳居年级第一,证明真正的学习是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刘非相的名字取自《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寓意着超越表象、探求本质的哲学思考。而他的成长轨迹,恰如这句佛偈的映照:从初入爱迪“听不懂外教聊天”的语言困境,到牛津面试考场中全英文展现专业实力的自信;从微微“社恐”的理工少年,到以人格魅力赢得最高票数当选学生会副主席……刘非相的每一步,都在打破“相”的束缚,以工程师的理性与艺术的感性,编织出一张横跨学科、融贯东西的成长之网。
以“第一性原理”叩问世界
自初三起,刘非相便对物理产生了浓厚兴趣,凭借出色的空间想象力,他能够在脑海中模拟复杂的物理场景,而爱迪这片教育沃土,也恰如其分地滋养着求知若渴的学子,让兴趣的萌芽得以生长。WACE提倡在课程中“输入”与“输出”并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夯实所学。
在爱迪特色PBL项目中,他化身现代伽利略,用木材与弹簧搭建起精妙的惯性测质量系统,让枯燥的公式在叮当作响的实验装置中重获新生。
爱迪丰富的国际竞赛资源与学术研究机会也给了他尽展所长的舞台。他在英国最高水平的物理奥林匹克竞赛(BPhO)中斩获超级金奖(Top Gold);在ACSL美国计算机科学联赛中晋级全明星赛,斩获全国个人第一名及团队金奖;也曾独立搭建神经网络模型,用以预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轨迹;还在帝国理工夏校的国际空间站设计挑战中,以工程师的思维重新诠释宇宙的维度,拓展对工程与科技的理解……
在竞赛与研究的过程中,他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回归第一性原理。“简单的证明背后,思想往往最深刻。”微积分的超前学习、物理题的“脑海模拟”、化学公式的反复记忆,他像拆解一台精密仪器般,将知识还原为最原始的零件,从最基本的公式出发,理解每一步推导,挖掘其背后的深层思想,再重新组装成自己的体系。
然而,他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初中刚入学爱迪时,他曾因英语能力不足而感到挑战重重,但却没有退缩,在中教和外教老师的专业指导下,不断提升语言应用能力,也拓展了批判性思维和学术表达能力。
在刘非相的世界里,物理公式与代码算法共振,工程图纸与实验数据对话,他始终秉持着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不迷信权威,不囿于表象,而是从根本出发,叩问世界的本质,探索科学的边界。
代码之外,还有画笔与汗水
与传统教育体系不同,在爱迪,学术追求与个性成长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WACE张弛有度的课程和丰富的资源既保证了学术根基的扎实,又为兴趣爱好留出了抽枝展叶的空间,完美诠释何为“全人发展”。
在爱迪的校园里,刘非相的足迹遍布多个社团:在V设计社团,他笔下诞生了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鳄鱼,当这个形象化作钥匙链与抱枕进入义卖市集时,艺术的价值已悄然与公益的温暖相融;计算机俱乐部是他数字征程的起点,在这里编程语言不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他表达创意的第二母语;他自由徜徉在在图灵社的算法迷宫中,那些晦涩的大学级别知识,成了他通往专业殿堂的密匙。
除了在社团中拓展知识边界,他还在学生会的舞台上锻炼领导力。竞选时,他自信流畅的全英文演讲赢得最高票数,成功当选爱迪高中学生会副主席。突破自我舒适区并非易事,却也因挑战自我而收获成长。
相比于站上舞台,他或许更习惯沉浸于画笔与色彩的世界。九年级时,他在学校丰富的选修课中选择了素描,课余时间也会随手作画,立志成为“理工科学生里画画最好的人”。未来在工程领域,绘图能力或许能助他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创意。
运动场上,他的轨迹同样精彩。乒乓球台前,从父亲的启蒙到专业训练,最终在校园大赛中挥拍夺冠;周末的单车上,他穿梭于光影之间,从奥森到长安街,仔细丈量这座城市的温度;中午或晚自习前,他与同学相约体育馆,用一场酣畅淋漓的比赛换取更高效的学习状态……这些汗水浇灌的时光,不仅是体能的淬炼,更成了平衡学业与生活的支点。
除了“动”之外,他的成长配方里还添了一味”静”。每日半小时的冥想是他保持专注的秘密武器。静坐、放空、调整呼吸,在纷繁课业中辟出一方澄明,让思绪如沙沉淀、似水澄清。
他的性格内秀,初见时或许带着些许距离感,但熟悉之后,却会发现他其实幽默风趣。他主动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物理辅导课,既是助人的阶梯,也是自我知识的反刍。去年的毕业典礼上,他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成长与感悟。
回顾在爱迪的学习经历,刘非相最深刻的体会是“非功利化学习”的价值,而这也与学校全人发展的理念不谋而合:学习的意义不在于一时的成绩,而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思维的拓展。他在初中时偶然读到一本书——《什么是数学》,让他对微积分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当高中物理竞赛突然需要这些”超前”知识时,昔日的”无用之功”成了破题利器,让他在竞赛中游刃有余。
在科学与美学的交汇处,他用代码书写逻辑,劈开数字世界的迷雾;用画笔描绘灵感,勾勒心中斑斓的宇宙;用汗水锻造成长,践行全人发展的理念。这个少年用行动证明,真正的成长,从来不耽于单一维度的攀登,而是永不停歇的跨界生长。
集众家之长,取自我之道
独行快,众行远。在求知的道路上,个体的成长并非孤军奋战,而在于博采众长后的自我超越。在爱迪的岁月里,从课堂到实验室,从竞赛场到面试间,在老师和同窗的影响下,他不断汲取、内化、再创造,熔铸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成长轨迹。
在爱迪,他遇到了这样一群亦师亦友的引路人:数学老师于江能将复杂的定理演绎成生动的故事,也能用通识知识丰富学生的“内存”;物理老师胡海,则擅长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让知识不再枯燥难懂,而是鲜活地跃然纸上;计算机的启蒙源于业界经验丰富的唐老师,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摒弃照本宣科的窠臼,用实践点燃他的编程热情……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教会他如何思考和表达。
刘非相与于老师合影
他的牛津申请之路是一场“群星护航”的学术远征。WACE老师们组建的专业团队为他量身定制了备战方案:PAT考试的专项突破,一对一英语能力的系统提升,文书写作的反复打磨,模拟面试的逐渐提升……当真正面对牛津考官时,这些历练都化作了从容应对的底气。
申请文书的撰写,也是他审视自我的一场思想深潜。经过与老师和家人的深入探讨,他以人工智能为主线,串联起自己的学术历程:从最初的好奇探索,到项目实践,再到对AI伦理的深刻思考,不仅展现了他的学术积累,更折射出他对科技发展的独到见解。
学术之外,在爱迪最珍贵的收获,莫过于那些并肩同行的温暖时光。教室里为一道物理题争论的午后,元旦晚会披萨与笑声齐飞的夜晚,备考时互帮互助、加油鼓气的瞬间……这些碎片拼成的青春图景,让“学校”有了“家”的温度。
唐老师眼中的刘非相对知识有种近乎本能的敏锐感知:“我的教学策略并非‘灌输’,而是帮助他拆解复杂问题的路径,为他提供能把想法落地的‘工具箱’。不同学科并非割裂的领域,而是同一棵人类知识巨树上交相辉映的枝叶。希望他未来能持续保持好奇与探索精神,用工程思维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也用文学与艺术的眼光去思考人性、社会与文化。”
于老师也对他寄予很高的期望:“非相兴趣广泛,涉猎心理学、哲学、艺术等,乐于交流,对世界充满好奇。他在学习上高度自主,积极参与通识课,获得启发并建立学术思维框架,在牛津面试中展现出明显进步。未来,希望他在专业学习之外,丰富非标化体验,如虚构文学、社交互动和生活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通识教育体系,让成长不仅限于学术,更关乎人生体验,成为更自在、更完整的自己。”
这段百川汇流的旅程,终将奔涌向独属于他的星河。带着爱迪赋予的视野与勇气,这位年轻的探索者正向着未来扬帆起航,而这条路上,理性与诗意永不割裂,科学与人文终将共鸣。
Related Recommendation
18
2024.06
爱迪G12 | 沉浸、有趣、学术范儿,模拟法庭系列活动圆满收官
More
12
2023.10
重磅发布 | 2024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揭晓,爱迪升学再续辉章!
More
10
2025.04
OFFER VOICE | 刘非相:以AI观万象,牛津少年工程师的逐光之旅
More
07
2024.08
爱迪澳高 | 图书馆里的通识课——“行阅北京”系列之国家图书馆
More